
水利局局長在水資源可持續利用會上的發言
- 更新時間:2021-03-21 14:59:25
-
發言稿
以下是為您推薦的《水利局局長在水資源可持續利用會上的發言》,希望能對您的工作、學習、生活有幫助,歡迎閱讀參考!
水利局局長在水資源可持續利用會上的發言第1篇
尊敬的各位領導、同志們:
水資源既是基礎性自然資源,又是戰略性經濟資源,更是生態環境控制性因素之一。我縣水資源人均占有量較低,時空分布差異性大,與土地資源和農業灌溉需求很不匹配,水資源的短缺,已成為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制約因素。解決水資源短缺問題,使有限的水資源,在保障生態環境自我修復的用水條件下,實現可持續利用,保障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已成為全縣人民共同關心和縣委、縣政府特別關注的問題之一。下面,根據會議安排,就如何解決我縣用水短缺、切實做好水資源可持續利用作一匯報:
一、水資源和水利工程基本概況
1、水資源狀況
我縣地處**省東北部,**東XX,屬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17.7℃,極端最低溫度-12.8℃,極端最高達41.2℃;年均無霜期259天;年均日照時數1887.2小時,年均太陽幅射總量84845.7千卡/平方厘米;年平均降水量1807.3mm,蒸發量1382.0mm。縣境內河流主要有樂安河、珠溪河、**河等河溪182條,總長806公里,河網密度0.707km/km2;主要湖泊14個,山塘、平塘1500余口。水資源總量為15.48億m3,現狀水利工程可供水量為3.09億m3,其中蓄水工程為2.51億m3,提水工程0.44億m3,地下水0.14億m3。
2、水利工程現狀
截止目前,全縣共建成各類農田水利工程2012處,其中中型水庫3座,小(一)型水庫33座,小(二)型水庫155座,山塘水庫636座,總庫容2.51億m3,有效庫容1.57億m3;各類機電排灌設施388座,裝機423臺,裝機容量15.4兆瓦; 圩堤工程9座,總長度.39公里,保護農田13.5萬畝,保護人口11.78萬人;此外,還有引水等其他水利設施779處;設計農田灌溉總面積32萬余畝,有效灌溉面積29.9萬畝,旱澇保收面積25.9萬畝,治理水土流失面積12.46km2;建成農村集中供水工程67處及上萬處分散工程,解決了10.9萬農村人口的飲水問題。
二、水資源及利用中存在的問題
我縣水資源及其利用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可歸結為:水資源短缺與經濟社會發展對水資源需求不斷增長的矛盾突出;水利發展滯后與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不相協調;用水結構不盡合理,供需水矛盾日益加劇;單位耗水量過大,經濟效益低下。綜合表現為資源型缺水、設施型缺水、管理型缺水、水質型缺水四個方面。
1、資源型缺水
主要表現一是水資源短缺。縣境內水資源總量15.48億m3,現有工程可供水量3.09億m3,地均產水量為95.0萬m3/km2,人均占水量2965m3 /人,畝均占有水量3484 m3/畝。二是境內水資源時空分布也極不均衡。在時間分布上,主汛期4—6月降水量占年降水量的47%,枯水期10—12月份降水量僅占年降水量的10%;在空間分布上,具有丘陵大于濱湖區,東南大于西北的趨勢,灌區之間水土資源分布很不平衡。從目前看,**境內可供水量還能滿足自身的需水要求,但隨著各類工業企業的迅速發展,工業用水劇增,必然會出現工業與農業爭水的局面,用水供需矛盾將顯得非常突出,到2010年全縣缺水量達4203萬m3。
2、設施型缺水
一是渠系配套工程不完善。近年來,我縣雖然進行了大規模的病險水庫除險加固,完成了108座病險水庫除險加固工程,今年又啟動了22座國家專項規劃水庫除險加固工作,可以說成效是很大的,但是由于渠系配套工程嚴重不足,灌溉設施薄弱,導致渠系水利用系數偏低,僅為30%。二是提灌設施較少。全縣提灌工程298座,裝機316臺套7535千瓦,提水工程供水量僅為0.44億m3。三是由于高效節水灌溉技術沒有得到推廣應用,沒有很好地發揮節水效益。
3、管理型缺水
一是總量控制、定額管理指標尚沒有得到有效落實。農林灌溉依舊采用比較落后的傳統灌水方式。二是行業用水結構不盡合理,水資源利用經濟效益低下。農業一直是全縣用水的絕對主體,形成了農業用水“一頭沉”的局面,例如2007年農業、生態、工業、生活用水比例為 658.7:1 :43.1 :33.6 ,而全國同期水平為63.7:20.7:10.1:5.5。
4、水質型缺水
目前,我縣水質總體較好,大部分河水及地下水均能達到國級二級飲用水標準,但由于工業企業、大型養殖場及生活污水排放沒有得到有效控制,加之過量使用農藥、化肥等,已導致部分河水及地下水受到嚴重污染。如樂安河、大型生豬養殖場周邊的水源已不能飲用。
三、構建水安全保障體系的措施
黨的十七屆三中全會,對推進農村改革發展做出重大部署,強調以農田水利為重點的農業基礎設施是現代農業的重要物質條件,對水利發展和改革作出重要安排,解決水資源短缺問題:我們的思路是:認真貫徹黨的十七屆三中全會精神,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以增強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和抗災減災能力為重點,緊緊圍繞縣委、縣政府的中心工作,牢牢把握戰略機遇,堅持統籌兼顧、協調推進,堅持規劃先行、注重實效、加大投入、完善規劃、深化改革、創新機制、全面服務,以改革的新突破、開放的新局面贏得水利的新跨越、新發展,為爭當**生態經濟區建設排頭兵提供更加有力的水利支撐。
1、加強規劃與管理,不斷滿足經濟社會發展對水資源的需求
一是充分考慮水資源承載能力和水環境的約束,統籌城鄉、區域水利發展,精心謀劃。在科學論證的基礎上,從經濟社會發展,生態環境保護,水資源開發、利用、節約、保護和優化配置等各個方面和環節做好水利可持續發展規劃。二是建立健全水資源管理協調機制,對地表水、地下水、城市和農村用水以及生活、生產、生態用水等進行統一規劃、統一調度、統一管理、統一開發、統一保護。三是積極推進小型水利工程管理體制改革,不斷提高工程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四是加快農村小型水利工程產權制度和農民用水戶協會為主的參與式灌溉管理改革步伐,促進水資源的有效利用。
2、強化污染治理,提高水資源承載能力和水環境承載能力
通過水功能區劃分確定各重點河段或水域的主要用途,并根據上游區的水質現狀和目標,結合下游區水質目標,對排入該河段的污染物實行總量控制;加強對飲用水水源保護區的動態監測,確保供水安全;加快推進縣城及較大集鎮污水處理廠建設,及時進行污水處理。積極推廣使用無磷洗衣粉,嚴禁使用有公害農藥,限制常規農藥和化肥的施放量,減少對水源的污染;嚴格污染企業的審批,關閉造成水土流失和污染嚴重的企業;加強與上下游縣市的聯系,建立聯席會議制度,共同治理流域性污染。
3、加大基礎設施建設力度,努力提高水資源綜合配置能力
一是積極爭取國家支持,多渠道籌措資金,加快對病險水庫進行加固處理;二是逐步完善水工程體系,提高水資源配置能力。如加快豐收水庫至陳營鎮渠系、群英水庫至石鎮渠系、花園水庫至梓埠渠系、張家山水庫至青云鎮渠系新的渠系修建,提高渠系水利用率。加快提灌設施建設,增加總體可供水量,力爭到2010年,增加提水2200萬立方米。三是加快飲水安全項目建設,力爭在5年內解決全縣所有群眾飲水安全問題。四是加大城鄉飲用水水源工程建設和水源地保護力度。加強大港橋周邊及上游水源保護地建設,積極尋找替代水源,著力解決縣城飲水水源不足、水質不達標、安全保障措施薄弱、應急能力差等問題,保障飲水安全,維護人民群眾的生命健康。
4、發展高效節水農業,不斷提高水資源有效利用水平和效益
大力發展高效節水農業,推廣先進的節水灌溉方式。因地制宜地推廣微灌、地膜覆蓋和水肥同步供給等技術,走“節水增效、節水致富”良性發展道路。
5、調節保護水源,建立科學合理有利于生產生活的用水結構
緊緊圍繞“建設環**生態區”的戰略目標,以節水增效為目標,調整現行產業結構,建立科學合理的用水結構,力爭用水結構基本趨于合理。采用多種措施開展農業節水。在優先保證生活用水的前提下,逐步淘汰和限制高耗水生產工藝和設備,實現水資源高效循環利用。圍繞實施林業保護等生態工程,逐步加大生態供水量,促進生態改善。
6、確定合理水價,以價格杠桿經濟調節推動和促進節約用水
研究制定完善的水價政策,繼續探索實行季節浮動水價和累進加價制度,嚴格控制用水總量指標,利用水價這個經濟杠桿促進水資源的優化配置和高效利用。
7、強化宣傳教育,努力營造社會和諧節約用水環境
深入持久地開展水法律、法規和節水型社會建設相關知識的宣傳,增強全民的水法制觀念和節約用水意識,加強水行政執法,規范水事行為,采取法律、行政、經濟、技術和工程等綜合措施,強制節水,將科學用水意識、用水習慣、節水技術、節水措施融洽于生活、生產、生態用水的方方面面和各個環節,確保水資源優化配置方案的全面落實,推進節水型社會建設,推動經濟發展,實現社會和諧。
水利局局長在水資源可持續利用會上的發言第2篇
今天我局召開2009年工作會議,會議的主要任務是:全面貫徹黨的十七屆三中全會和全市水利工作會議精神,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積極踐行可持續發展治水思路,全面回顧總結2008年各項工作,分析當前水利發展形勢,表彰先進,部署2009年水利工作,動員全局廣大干部職工振奮精神,團結向上,搶抓機遇,奮力拼搏,努力實現我局整體工作又好又快發展。下面我講幾點意見:
一、精心組織,狠抓落實,2008年各項工作成效顯著
剛剛過去的一年,是全局干部職工全力以赴,真抓實干,進一步夯實基礎、加快發展的一年。一年來,全局上下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按照全市水利工作會議精神和“六個有所作為”、“六個新突破”的工作要求,立足實際、多措并舉、開拓創新、狠抓落實,使全局改革建設發展的水平得到明顯提升。
(一)建管基礎繼續夯實,工程效益充分發揮
“保障總干渠正常輸水和安全運行”歷來是我局的中心任務,2008年,我們圍繞這一中心,在工程建設和管理方面開展了扎實、有力的工作,取得顯著成績。
工程整治項目順利實施。去年,投入210萬元對9.6公里渠道進行沖樁掛笆治理,對12.5公里沖樁掛笆破損段落進行補笆治理。投資40萬元,對總干渠47km—55km及69km—75km共計14公里渠堤進行了加固及鋪砂處理。
工程維護及時到位。去年,共投入95萬元,實施完成影響安全行水、破損嚴重的建筑物工程28項,渠道工程14項,橋梁維修15座及保養檢修閘門、啟閉機48臺套,完成柴草護岸工程5420m3干砌石維修954m3。以上工程實施后,為總干渠全年安全輸水提供了堅實保障。
標準渠堤建設取得新進展。經過幾年的集中建設,目前總干渠已經形成穩固的管理交通線。2008年,局、所兩級投入資金40多萬元,對已建成的100多公里標準化渠堤進行了鋪砂養護。另外,在總局的大力支持下,開通了二閘至先鋒橋段、林場至新豐橋段共計18公里歷史不通車渠堤段落,并鋪設石砂,至此全面打通了總干渠從口到稍180公里的渠堤通道,建成148公里砂石路面的標準渠堤,為總干渠的工程管理、養護及防凌防汛奠定了堅實的交通基礎。
閘區景觀建設又有新成果。近三年來,我局積極籌資,先后對一、二、三分水樞紐進行了景觀建設,使閘區環境面貌得到較大改善。去年,在河套灌區啟動水利風景區建設工作的帶動下,我局繼續加大對二閘閘區景觀建設力度,投入20多萬元,建成了5.8畝的垂釣池和6.2畝的荷花池,整平樞紐周圍廢荒地10畝,并拓展為綠地和停車坪,種植各類觀賞樹1500余株,花園式樞紐初見規模。
工程建管更加規范。為了進一步實現總干渠工程建管制度化、規范化,根據總局印發的《河套灌區水利工程建設管理辦法》,制定和完善了切合我局實際的工程管理制度,補充完善了《總干渠歲修養護工程建設管理辦法》,并適時下達了《2008年總干渠歲修養護工程安排意見》,同時加大對各管理單位的考核、檢查、驗收和獎懲力度,保證了各項制度不折不扣的落到實處。
(二)防護林建設全面推進,總干渠綠色長廊基本貫通
去年,以總局“創新機制、綠化灌區”五年規劃的總體思路,按照《總干渠林業發展五年規劃(2008-2012年)》,我局投入造林經費40多萬元,完成栽植高桿4.8萬株、灌木5萬株、育苗118畝,實現旱臺地退耕600畝,新增綠化長度15公里,補植及密植綠化長度5公里。
一是在總結近幾年造林經驗的基礎上,出臺了《總干局2008年植樹造林技術標準及要求》和《總干局造林管理及質量事故責任追究制度》。
二是對有爭議渠留地退耕還林600畝,有效地保護了工程用地。
三是各造林單位將任務量化包干,挖坑、栽植、管護等環節均落實到人,并簽訂責任合同,嚴格執行“五不造林”,確保營造任務高標準完成。
四是為減輕集中造林的壓力,分為兩季造林,即春季4月份和夏季6月份。
五是實行分期驗收制度,6月初對新栽植林木的數量及發芽率進行初驗,9月份再次驗收成活率,并按成活率兌現造林經費。
從兩次驗收情況看,雖然安排造林段落立地條件都比較差,但全局高桿成活率仍達到86.1%。年內未發生林木人為破壞、盜伐等情況。目前,總干渠的林木存活量達40多萬株,綠化長度達160公里,一條貫通河套灌區東西的總干渠綠色長廊已基本形成。
水利局局長在水資源可持續利用會上的發言第3篇
各位領導、同志們:
大家好!
首先非常感謝局里搭建的這個平臺,水資源處給我這次機會。上周五,我聽了x局長輔導報告后受到了很大的啟發,今天,我將學習情況向各位領導做一次思想匯報,與各位同志做一次心靈的溝通和交流。今天我交流的題目是《以科學發展觀活動為統領,推動水利事業又好又快發展》。
我通過認真學習局里和水資源管理處的集中學習內容,使我對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有了進一步的認識,增強了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活動的自覺性和堅定性。下面,結合此次活動以及本單位的實際情況,談幾點自己粗淺的認識。
一、統一思想,充分認識開展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的重大意義
二、把握原則,以“四個堅持”貫穿科學發展觀活動開展始終
我認識到我局在貫徹學習科學發展觀活動中,緊密聯系全市水利實際,以發展民生水利為目標,以科學發展為前提,對今后的水利工作把握以下四個原則:
一是堅持理論灌輸原則。理論武裝是學習實踐活動的前提條件和關鍵環節,只有正確理解和把握科學發展觀的精神實質與內在要求,才能在具體實踐中把好方向、找準問題,產生良好的效果。因此,學習實踐活動要把理論灌輸貫穿全過程,通過理論學習武裝我們的頭腦。
二是堅持解放思想原則。解放思想是推動水利事業發展的不竭動力。要不斷更新發展觀念、創新發展方式、破解發展難題、完善體制機制,使思想和行動更加符合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更加符合經濟社會發展規律、自然規律和黨的執政規律,使水利工作更加符合科學發展觀的要求。
三是堅持群眾參與原則。走群眾路線,不僅是我們必須堅持的工作作風,更是一種科學的工作方法。要把問需于民、問計于民、取信于民、服務于民貫穿于學習實踐活動的全過程。要廣泛征求群眾意見,真誠接受群眾監督,把群眾滿意不滿意作為評價活動成效的重要依據。
四是堅持具體實踐原則。解決問題、化解矛盾是學習實踐活動的落腳點。要把理論學習與深入調研結合起來,把分析檢查與具體問題結合起來,把整改落實與解決熱點、難點問題結合起來,使學習實踐活動的過程成為推進各項工作落實的過程。
三、明確目標,扎實推進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
按照學習實踐活動的目標要求,結合工作實際,我將以以下四個方面為具體目標,抓落實、促整改,確保學習實踐活動取得實效。
第一,在推進解放思想、探索水利科學發展上有新思路。通過學習實踐活動,深刻理解和全面把握科學發展觀的科學內涵、精神實質和根本要求,不斷深化對自然規律、經濟規律、社會規律以及水利發展規律的認識,不斷研究我市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對水利的新需求,不斷總結水利發展和改革階段性的新特點,不斷探索新時期水利可持續發展的新內涵,緊緊把握人民群眾對發展水利的新期待,集中各方面智慧和力量,在推動**水利事業跨越發展的思路上進一步解放思想。
第二,在推進民生水利、提高水利保障能力上有新成效。要關心群眾冷暖安危,著力解決群眾關注的水安全、水保障、水環境等問題。以防災減災保安全為中心,牢固樹立防大旱、抗大災思想。進一步加大水資源保護和治理力度,保證城鄉群眾飲用水安全。
第三,在加大水法宣傳,依法治水管水上有新舉措。我市城區供水全部依賴地下水,承擔市區
城區供水的**市自來水公司設計供水能力12.5萬m3/日,由于地下水位逐年下降,目前實際供水能力8.67萬m3/日,城區供水日趨緊張,面臨著極大的問題。因此,進一步加強水資源統一管理,加快水源工程建設,全面建設節水型社會的宣傳和推進工作迫在眉睫。要結合“世界水日”利用電視、宣傳車等形式,開展《水法》、《水土保持法》、《防洪法》宣傳教育活動,號召廣大市民都要樹立水資源憂患意識,增強節約用水的自覺性、主動性,珍惜水資源、節約水資源、保護水資源,以實際行動積極投身節水型社會建設,努力實現以水資源的可持續利用促進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第四,在改進工作方法、加強機關作風上有新氣象。從健全機構、落實制度入手,積極進行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改造,自覺接受組織和群眾的監督,認真解決群眾反映強烈的廉政勤政問題,扎實工作作風,深入工作一線調查研究和解決問題,樹立正確的榮辱觀,樹立長遠和全局觀念,銳意進取、求真務實,以群眾滿意為第一標準。通過活動,使工作態度更加端正,形象更加良好,業績更加突出。
四、提升素質,為開展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奠定堅實基礎
作為一名水利工作者,只有努力提升自身素質,自覺運用科學發展觀理論指導具體實踐,明明白白做事,清清白白做人,踏踏實實工作,才能真正達到以開展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推動和促進水利工作的成效,切實做到“兩手抓、兩手硬”,“兩促進、兩不誤”。具體要做好以下幾點:
一是真心做人,做人是做事的基礎,沒有一個好的人格品質,不論從事哪個行業,都將失去起碼的條件。我要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和道德觀,堅定共產主義信念,堅持以科學的精神,科
學的理念,科學的方法,科學的機制,為人民辦好事、辦實事。這樣,做人才會有充足的“底氣”,做事才能硬氣。
二是精心做事。我要樹立起認真的工作作風,在工作中哪怕是一點小事,也要以嚴謹的態度對待,一絲不茍、嚴肅認真,不放過工作中出現的丁點蛛絲馬跡,并善于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把科學發展與水利事業緊密聯系起來,進一步弘揚“獻身、負責、求實”的水利行業精神.
努力完成各項工作任務。
開展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意義重大、影響深遠。我將認真貫徹落實中央、省委、市委及我局的精神,在局黨組的正確領導下,堅持工作效率第一、工作實踐第一、群眾滿意第一的標準,以高度的政治責任感、奮發有為的精神狀態、求真務實的工作作風,扎扎實實地開展學習實踐活動,圓滿完成學習實踐活動的各項任務,為推進水利事業又好又快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我的發言完畢,如有不妥之處,請大家批評指正。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