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 試題庫 > 電大作業 > 電大中國文化概觀形成性考核冊答案正文
電大中國文化概觀形成性考核冊答案

電大中國文化概觀形成性考核冊答案

更新時間:2013-11-28

電大作業

以下是為您推薦的《電大中國文化概觀形成性考核冊答案》,希望能對您的工作、學習、生活有幫助,歡迎閱讀參考!

重慶電大【中國文化概觀】平時作業答案

【中國文化概觀】 平時作業(1

一、判斷題(每題1分,共20分)

1、“文明”與“文化”是兩個概念,既相互聯系又存有區別。(   

2、廣義的“文化”是指人類社會活動過程中所創造的一切成果,表現為物質和精神兩方面的內容。(   

3、目前學術界一般接受從物質、精神兩個層面對文化分類。(  × 

4、地球上的一切地形中國幾乎都有,但以山嶺為標志。(  × 

5、宗譜,又稱祠堂,是供奉祖先神主、進行祭祀活動的場所,被視為宗族的象征。(   

6、中華民族的人文始祖伏羲、炎帝和黃帝即為先秦時代的歷史人物。(  × 

7、法家學派的先驅為春秋時期的管仲、子產。(   

8、作為兵學鼻祖的孫子以自然天論為前提。(   

9、中國文化精神和中華民族精神既相互聯系、內在貫通,又相互區別、各有其旨趣。(   

10、中華民族文化是一個多元一體的有機的價值體系,是統一的中華民族的創造力的反映。(   

11、“天人合一”源于奴隸社會的需要。(  × 

12、董仲舒認為“天”的性質“與地無異”,是無意志、無目的、無人格的自然物體。(  × 

13、佛、儒分歧的焦點就是生死問題,儒家重生輕死;佛家重死輕生,以神不滅論為其理論根本。(   

14、中國傳統人本主義堅持“民為貴”的民本主義精神。(   

15、中國傳統文化在人與神之間,堅持以人為本,重視現世的人倫生活,而將宗教和鬼神信仰置于其后,神本主義始終未居主導地位。(   

16、中國文化具有貴和尚中的精神。“中”是把眾多矛盾的事物有機地統一起來,構成一個和諧的整體。(  × 

17、西方文化強調通過斗爭來解決矛盾,中國文化則主張通過調和來化解矛盾。(   

18、所謂六經,即《詩》、《書》、《禮》、《樂》、《易》、《春秋》。(   

19、董仲舒“君權神授”的理既維護了君主的權利也制約了君主的胡作非為。(   

20、宋明理學自宋代興起后,在政治思想領域占有統治地位,封建禮教所鼓吹的“三綱五常”成了人們的基本規范。(   

二、簡答題(每小題8分,共32分)

1、簡述文化的主要功能。

1)傳承功能;

2)教化功能;

3)凝聚功能;

4)調適功能。

2、簡要分析宗法制的影響。

1)政治權利和經濟產權的繼承,普遍遵循父系的單系世系原則,排斥女性成員,以確保權利和財富不落入異姓他族之手。

2)由血緣紐帶維系著的宗法組織成為超越朝代更替的社會細胞,這種家族香火的延續,又常常依靠祠堂、家譜、族田而頑強保存。

3)家族權與政治權結合,正所謂“家國同構”“君父一體”。中國社會組織的特色,與宗法制一直緊密相連,致使專制政體能夠長期延續。

3、簡述崇德利用的建構意義。

1)注重個人的德性養成。

2)養成崇尚氣節的人生境界。

3)樹立內圣外王的道德人生。

4)構架中國文化的理性傳統。

5)完善全面務實的民族精神。

4、簡述宋明理學興起于宋代的原因。

1)宋代的政治特點。宋王朝的建立,結束了殘唐五代長期混亂、分裂的政治局面,重新確立了大一統的中央集權體制。

2)宋代經濟、文化的發展。宋代社會的安定,使戰亂中遭到破壞的農業生產得到迅速恢復和發展。

3)與思想史自身進程密切相關。中國思想史在唐代中后期形成一個重要轉折,韓愈倡儒道統,力辟佛、老,打破了此前三教并盛的局面。

三、論述題(每小題10分,共30分)

1、簡要論述文化的特征。

1)文化是一個綜合統一體;

2)體現了人類集體創造的意志和力量;

3)具有內在穩定性與創新性;

4)具有地域性和超地域性;

5)具有同一性和時代性。

2、簡要論述對“天人合一”思想的評價。

1)天人合一就其理論和實質而言,是關于人和自然的統一問題。

2)天人合一具有世界觀和方法論的意義。

3)天人合一推動了對自然科學的關注以及藝術的發展。

4)天人合一催生了人與自然物我相通的觀念形態。

總之,作為影響和延續中國數千年之久的主流文化精神的一部分,天人合一思想在其歷史進程中有著豐富的內涵和合理性價值,它著眼于人類與整個宇宙的關系,依據自然的變化推及人世,強調人類應當遵從自然界的普遍規律,把人生處世的理想目標確定為“天人和諧”,盡管其間摻雜一些不健康的內容,但在歷史上起到了積極作用,至今也不乏現實價值。

3、簡要論述現代新儒學的主要特征。

1)民族本為的文化立場。

2)中體西用的基本態度。

3)道德形上的哲學追求。

4)推崇直覺的思維方式。

20世紀20年代產生,以接續儒學“道統”為己任,以服膺宋名理學為特征,力圖恢復儒家傳統的本體和主導地位,并以此為基礎來吸納融合西學,以謀求中國文化和中國社會在現代化條件下的出路的一個學術思想流派。

現代新儒學發展的三代:

第一代:文化保守 梁漱溟(“新孔學”) 熊十力(新唯識論—由內圣而新外王《破唯實論》)

第二代:融合中西方 馮友蘭(新理學—客觀唯心主義,“極高明而道中庸”) 賀麟(新心學—主觀唯心主義)

第三代:反本開新 港臺及海外新儒學。

四、分析題(每小題18分,共18分)

    請分析中國文化的內在結構。

1)文化傳統和傳統文化。這是兩個概念,不能混為一談,“一個民族的傳統無疑與其文化密不可分。離開了文化,無從尋覓和琢磨什么傳統;沒有了傳統,也不成其為民族的文化”。其核心觀點認為傳統文化是“死”的文化,而文化傳統是“活”的文化。“文化傳統是形而上的道,傳統文化是形而下的器;道在器中,器不離道。”文化傳統是各種文化類型中的核心精神,成為支配民眾的一種觀念和力量。

2)中國文化概論的研究范疇。“中國文化”,是指中華民族在中國這片土地上創造出來的文化,包括傳統文化和文化傳統兩部分。

3)中國傳統文化的內在結構

①中國傳統文化的一統多元。

②中國傳統文化的事功審美。

③中國傳統文化的雅俗共賞。

④中國傳統文化的隱顯之分。

中國文化概觀】平時作業(2

一、判斷題(每題1分,共20分)

1、道的“無”“恒”“一”“樸”是一切事物原初狀態。(   

2、儒家的“貴陰尚柔”思想反映的是女性崇拜的文化意識。(  × 

3、《史記》與《周易》、《論語》一起,成為中國在世界上影響最大的三部古代文化典籍。(×)

4、黃老之學是戰國時期興起的尊黃帝和老子為道家創始人的哲學政治思想流派。(   

5、玄學的興起是唐朝一股新的文化思潮。(  × 

6、佛教,源于古印度,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   

7、佛教傳入中國后,與儒、道等本土文化碰撞融合,漸成中國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8、道教以苦人生、信來世、求解脫為主要追求。(  × 

9、玄學的盛行也為般若學的傳播提供了良好的學術思想環境。(   

10、唐代以后,三教合一漸成趨勢。(  × 

11、哲學是關于探求價值體系、認識現象世界并反思認知能力的一種特殊學科。(   

12、中國哲學發端于先秦,尤以春秋戰國時期的思想流派為主。(

13、兩漢時期,黃老之學與經學相繼興盛,中國封建社會承續近兩千年的文化傳統初步形成。(

14、玄學探討的名實問題是以意識與事實的關系為中心。(

15、宋明理學以儒學為主干,建立了以理氣論、心性論為中心的道德形而上學體系。(   

16、上古時期主要的文學類型是原始詩歌和寓言。(  × 

17、神話是文明社會之前流行的一種文化現象。(   

18、秦代實行文化專制政策,焚書坑儒,二世而亡,幾乎無文學可言。(

19、兩漢文學中最有價值的是樂府詩中的民歌。(   

20、唐朝時期,文學開始進入自覺時代。(  × 

二、簡答題(每小題8分,共32分)

1、簡述道學對于儒學思想的影響。

答:1)、明哲保身思想。2)、人性本善思想。3)、無為而治的政治倫理。

4)、寡欲養氣的道德修養。5)、內圣外王的理想人格。

2、簡述佛教因果律所包括的法則。

答:1)、善惡業因必生同類果報。2)、自作自受,不由于他。

3)、果依眾緣,報通三世。4)、業由心造,因果可由心回轉。

3、簡述中國古代哲學的文化學影響。

答:1)、長于思考人生價值;2)、人本主義和自然注意壁合;

    3)、世俗化和非宗教性取向;4)、重人文教化,輕科學建物。

4、簡述中國古代文學的基本精神。

答:1)經邦緯世、儒道互補的政教倫理理念。(2)情境交融、融洽親和的審美意蘊。

3)關注人生、憂國思患的濟世精神。(4)引譬連類、針砭時弊的批判精神。

5)形象鮮明、委婉曲折的藝術特色。

三、論述題(每小題10分,共30分)

1、簡要論述道家道教倫理思想的基本內容。

答:1)頓悟心法。(2)生活化的禪。(3)禪法的傳授之道。(4)棒喝的施教方式。

禪宗,又稱宗門,漢傳佛教宗派之一,始于菩提達摩,盛于六祖惠能,中晚唐之后成為漢傳佛教的主流,也是漢傳佛教最主要的象征之一。漢傳佛教宗派多來自于印度,但唯獨天臺宗、華嚴宗與禪宗,是由中國獨立發展出的三個本土佛教宗派。其中又以禪宗最具獨特的性格。禪宗祖師會運用各種教學方法,以求達到這種境界,這又稱開悟。其核心思想為:“不立文字,教外別傳;直指人心,見性成佛”,意指透過自身實踐,從日常生活中直接掌握真理,最后達到真正認識自我。

2、簡要論述禪宗思想的特質。

答:相較于其他宗法而言,禪宗思想獨具特色。

    1)、頓悟的心法;2)、生活化的禪;3)禪法的傳授之道;4)、棒喝的試教方式。

3、簡述中國古代文學的當代價值。

答:1)、立足于當代文化建設。

    2)、中國古代文學的激勵效應。

    3)、從世界文明視野中反觀文學價值。

四、分析題(每小題18分,共18分)

請簡要分析中國古代哲學的基本特征。

1)儒道互補:①源頭上的互補性;②中國社會文化建設的共同需要;③儒道互補成為中國古代哲學發展的一條主線;④儒道互補構成中國哲學的主干;⑤價值取向上的互補;⑥哲學內在結構上的互補。

2)詮釋人生。中國哲學具有濃厚的人學特質,缺乏西方哲學所具有的純宇宙論與認識論特質。

3)自覺認知。中國哲學依重非邏輯化的形象思維與直覺思維方式,而不是以觀念為基礎的邏輯化理性思維。

4)整體互動。中國古代哲學的整體性思維。中國哲學發展早期,以宇宙統一性為認知主題。

5)持中和諧。重和諧是中國古代哲學的一貫傳統。

6)偏重踐履。

中國哲學,作為一個學科,是百年前現代學者以西方哲學為參照重樹中國思想傳統的一種學術建樹,對于人們溝通中西學術,起到了重要作用。

【中國文化概觀】平時作業(3

一、判斷題(每題1分,共20分)

1、中國真正有文字的歷史從殷墟甲骨文開始,從此進入信史時代。(  

2、《詩經》是我國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   

3、《左傳》是中國著作史上第一部有著者署名的作品。(  × 

4、《戰國策》是中國現存已知的第一部國別史。(  × 

5、《天問》是中國第一部地理學著作。(  × 

6、《孫子兵法》號稱“百世談兵之祖”。(   

7、夏代軍政合一、步戰為主,西周開始步車分編。(  × 

8、孫子不相信天命鬼神,其所論之天意指天時、天氣的自然之天,沒有神秘意味。(√)

9、春秋戰國時期的孫子在其理論中自覺貫徹了三代以來形成的禮樂文化精神,其理論深深烙上了中國文化的特征。(   

10、孫子兵法早在宋朝就傳到了日本。(  × 

11、中國法律起源于約五千年前。(   

12、黃帝是中華民族英雄時代的代表人物,被尊奉為中華民族的共同祖先。(   

13、蚩尤部落是傳說中最早有“法”的部落。(   

14、在中國法律文化的起源史上,廣泛流行著禮源于法。(  × 

151915年南京臨時政府時期,是中國民主法制的開端。(  × 

16、先秦時代為藝術的萌芽期,藝術與文化從原始宗教向理性演變。(   

17、先秦時期的藝術主要表現宗教。(   

18、原始時代的古樂常常是詩歌、音樂、舞蹈不同程度的結合體,都與原始人類的生產生活、自然災害的斗爭相關系。(   

19、唐朝是中國繪畫史上第一個繁榮而有生氣的時期。(  × 

20、戲曲由宋雜劇、宋南戲發展形成了高度成熟的明雜劇及明、清南戲。(  × 

二、簡答題(每小題8分,共32分)

1、簡述《古史考》的主要內容。

答:該書是作者為考訂司馬遷《史記》所載周秦以上史事之誤而作,故名《古史考》。內容上主要是對《史記》所記先秦人名、史事中出現的謬誤作了一些必要的糾正與闡釋。成書后,時人司馬彪認為譙氏的考訂也“未盡善”。于是多據《汲冢紀年》里的記錄,糾正了該書中已經存在的多達一百二十二條“不當”的說法。但司馬氏作的考訂今亦不傳。

2、簡述中國傳統兵學里,所體現的基本謀略。

答:1)、心勝于力戰。2)、精兵主義。3)、剛柔并濟。4)、后發制人。

3、簡述中國古代法律文化的特征。

答:1)、引禮入法,禮法結合。2)、家庭本位,倫理法制。

3)、依法治國,緣法斷罪。4)、無論是求,調出息爭。

5)、諸法合體,民刑不分。

4、簡述中國古代建筑藝術的特點。

答:1)巧妙而科學的框架式結構,因為中國古代建筑主要是木構架結構,即采用木柱、木梁構成房屋的框架,屋頂與房檐的重量通過梁架傳遞到立柱上,墻壁只起隔斷作用,而不是承擔房屋重量的結構部分。

2)中軸對稱、方正嚴整的群體組合與布局。

3)豐富多彩的藝術形象,特別是繪畫、雕刻、工藝美術等造型藝術的特點,創造了豐富多彩的藝術形象。

4)寫意的山水園景,中國古典園林的一個重要特點是有意境,它與中國古典詩詞、繪畫、音樂一樣,重在寫意。

三、論述題(每小題10分,共30分)

1、簡要論述中國傳統史學的特征。

答:1)人文主義傳統。(2)經世致用傳統。(3)秉筆求真傳統。

4)把作史當作不朽之業的傳統。(5)德才學識結合的傳統。

史學的本質屬性之一是關心未來,關心人類社會的歷史前途。中國先民對于過往與未來的關系,很早就產生了一種樸素的辯證認識,即“彰往而察來”(《易·系辭下》)。這是中國古代最早的史學思想的源泉之一。司馬遷著《史記》,繼承和發展了這個思想,提出了“述往事,思來者”的撰述宗旨,即敘述過去的史事是為了使將來的人讀其書而有所思。《漢書·司馬遷傳》顏注謂:“令將來之人,見己志也。”是深得太史公之意的。司馬遷之志是什么呢?是“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之所得,是“網羅天下放失舊聞,考之行事,稽其成敗興壞之理”之所得。這正是司馬遷“成一家之言”的偉大之處(以上引司馬遷語,見《史記·太史公自序》、《漢書·司馬遷傳》)。此后,這一思想不斷發展,成為中國史學的一個優良傳統,所謂“多識前古,貽鑒前來”(唐高祖《命蕭璃等修六代史詔》,《唐大詔令集》卷81),成為史家的共識和史學之一個基本任務的反映。從這個意義上說,史學是人類社會歷史進步的永久的伴侶。

2、簡要論述中國兵家文化的基本精神。(P187-190

答:1)、重仁尚和。2)、重治軍與治國。3)、重哲理思辨。4)、重視謀略。

3、簡要論述春秋戰國改革變法時期所反映的時代精神。

答:1)、制定成文法成為潮流。2)、強權政治和刑法制度獲得理論支持。

    3)、“法”與“術”、“勢”結合。 4)、民主、平等理念躍躍欲試。

四、分析題(每小題18分,共18分)

 請簡要分析中國古代藝術的基本精神。

答:1)天人合一、崇尚自然的思想內涵。(2)儒道互補、情理融合的建構風范。

3)和諧統一、兼容并蓄的藝術境界。(4)主客一體、整體建構的思維方式。

5)注重意境、追求神似的表現形式。

中國古代藝術輝煌燦爛,但因屢遭歷史的戰亂和劫難,傳世者寥若晨星。所幸的是,在20世紀,隨著科學考古學的興起,我們從深埋地下的文明遺址和古人墓室里,收獲了大量與藝術史有關的考古標本,這其中不但有當時人繪制的壁畫、與墓葬禮儀有關的帛畫、裝飾器物的漆畫,還有各種形【中國文化概觀】平時作業(4

一、判斷題(每題1分,共20分)

1、中國最古老、最簡單的天文儀器是土圭。(   

2、印度是最早應用“十進制”計數法的國家。(  × 

3、算籌是中國古代的計算工具,它在戰國時期開始普遍使用。(  × 

4、《算數書》成書于西漢初年,是中國傳世最早的數學專著。(   

5、南北朝是中國古代數學的蓬勃發展時期。(   

6、隋唐時期的主要成就在于建立中國數學教育制度。(   

7、中國古代數學以明清時期為最高境界。(  × 

820世紀80年代,曾經受到冷落的文化學再度進入人們的視野,得到了持續和特別關注,形成了所謂的“文化熱”。(   

9、從1982年開始,北京、上海等相繼開展了文化戰略研討活動,形成了文化研究的熱潮。(  × 

10、討論傳統文化,是要探討傳統文化與現代化的關系問題。(   

11、與“中體西用”論主旨相背離的是“儒學復興說”。(   

12、“全盤西化”論在現代史上不僅是歷史學、文化學概念,同時也是政治學概念。(   

13、中國傳統文化以和諧作為基本價值取向。(   

14、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是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求同落后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   

15、和諧指要素內部以及要素之間的相應和配合得當,它強調和而不同、協調相處,體現多樣性的協調,表明均衡、協調的發展狀態。(   

16、所謂社會主義和諧文化,就是以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為核心,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為根本,以崇尚和諧、追求和諧為價值取向的思想文化。(   

17、物質生產文化即保證物質生產和社會生活健康有序進行的制度管理文化。(  × 

18、制度文化是指以藝術語言、動作、圖像等手段反映社會生活的文化現象和文化產品。(×)

19、行為文化是指非物態文化,體現為對信仰和精神的追求。(  × 

20、精神心理是指人們在長期的社會實踐中形成的行為方式、處世原則等。(  × 

二、簡答題(每小題8分,共32分)

1、簡述中國古代科技的主要特征。

答:1)、實用性。2)、整體性。3)、封閉性。

2、簡述20世紀80年代形成“文化熱”的時代背景。

答:1)隨著思想解放運動的深入,人們在清理“左”傾錯誤的同時,開始對“”乃至整個傳統文化進行反思。

2)改革開放后,異質文化涌入,對人們的思想意識和價值觀念提出了嚴峻挑戰。

3)隨著經濟改革初見成效,文化建設被提上國家政治的議事日程。

3、簡述大眾文化的主要功能。

答:(1)大眾文化以其強烈的娛樂功能,滿足著市場經濟社會各階層人們的文化娛樂需求。

2)大眾文化突破了精英文化的沉重性和受眾面的狹溢性,彌補了主流文化的單調和枯燥,以其生動的視聽形式和先進的傳播手段,開拓出一個泛大眾文化群體。

3)市場經濟社會需要人們樹立相應的現代文化價值觀念,而大眾文化以其寓教于樂、潛移默化的方式,影響改變著人們傳統的價值觀念、思維方式和生活方式。

4)大眾文化雖具有許多正面社會效應,但也存在不容忽視的負面社會效應。

4、為什么說社會主義和諧文化是與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相適應的文化。

答:1)、建設社會注意和諧文化有利于促進中國經濟社會的全面協調發展。

    2)、建設社會主義和諧文化有利于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文化需求。

三、論述題(每小題10分,共30分)

1、簡要論述大眾文化興起的原因。

答:1)、經濟市場化是其根本動因。

    2)、文化意識形態的淡化與寬松是重要政治條件。

    3)、電子媒體的迅速發展培養了大眾文化消費群體。

2、簡述大眾文化的基本特征。

答:1)、主體市民化。2)、應用科技化。3)、消費娛樂化。

4)、普及流行化。5)、運行市場化。6)、運作產業化。

3、簡述建設和諧文化是構建和諧社會的必然選擇。

答:1)社會主義和諧文化是和諧社會的重要組成部分。

2)社會主義和諧文化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精神支撐。

①有利于形成與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相適應的道德基礎。

②有利于激發全社會的創造活力,為實現社會的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提供思想保證。

③有利于營造和諧的社會氛圍,為構建和諧社會提供相應的環境支持。

④有利于加強文化自身的發展,為和諧社會的構建提供必備的文化條件。

和諧文化是以和諧的內涵為理論基礎的文化體系,是當今世界最先進的思想文化,是創建和諧社會與創建和諧世界的前提條件。只有在和諧文化的引導下,才能創造出和諧的政治與和諧的經濟,只有用和諧文化培養出來的人,才能自覺地去創建和諧社會與和諧世界。

四、分析題(每小題18分,共18分)

請分析中國近代科技發展停滯的主要原因。

答:1)傳統思維方式的局限:重實用,輕理論。重直覺,輕分析。

2)固有政治理念的束縛:①重政輕技。②重道輕器。③重農抑商。

3)封建專制制度的扼制。①科技人員社會地位低下。②始終沒有形成科技產品的市場機制。③封建統治者為了維護統治,還經常直接限制科技的發展。

★中國近代科技發展史:

*1955年,衛生部生物制品研究所湯非凡等,首次分離出沙眼衣原體并對其生物學性質進行了研究,其研究結果將爭論了半個世紀的沙眼病毒病原學假說予以證實。

*1959年,地質學家李四光等人提出了"陸相生油"理論。

*1960年,物理學家王淦昌領導的研究小組發現了“反西格瑪負超子”,該粒子是帶奇異數的荷電重子的反粒子。

*19年,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

*1965年,中科院生物化學所王應睞領導的研究小組,與北京大學等單位合作,經過6年多的艱苦工作,首次用人工方法合成了結晶牛胰島素。

*1966年,我國第一顆地對地核導彈飛行爆炸成功。

*1967年,我國第一顆氫彈爆炸成功。

*1970年,我國發射成功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

*1972年,在水稻育種方面,湖南省農業科學院研究員袁隆平為首的科技人員育成中國第一個水稻雄性不育系“二九南1A”和相應的保持系“二九南1B”;1973年育成第一個雜交水稻強優組合“南優二號”。

*1978,中科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的吳汝康等,在云南省祿豐縣石灰壩,發現了世界第一個臘瑪古猿頭骨化石。

*1980年,南京大學馮端院士在國際上首次實現了聚片多籌的倍頻增強效應,使激光倍頻增強效應提高數十倍,為功能材料中利用缺陷開創了新的途徑。

*1981年,中科院生物化學所王應睞等,合成了酵母丙氨酸轉移核糖核酸。

*1983年,國防科技大學研制成功我國第一臺億次巨型計算機銀河-I,運算速度每秒1億次。

*1985年,北京大學教授王選領導的團隊研制成功計算機-激光漢字編排系統和全數字仿真計算機系統。

*1987年,中國科學院物理所趙忠賢領導的科研小組發現起始轉變溫度超過100k的超導體。

*1993年,中科院計算所和曙光公司研制成功我國第一臺全對稱的多處理機—曙光一號并行機。曙光1000是我國第一臺實際運算速度超過每秒10億次浮點運算的并行機。

*1999年,中國加入人類基因組計劃。以中國科學院為主的科研人員完成了國際人類基因組計劃1%測序任務,獲得一大批具有重大應用前景的人類重要功能基因。

*2003年,清華大學核研院研制的10兆瓦高溫氣冷實驗堆實現72小時滿功率發電運行。

*2003年,軍事醫學科學院賀福初提出并牽頭組織了“人類肝臟蛋白質組計劃”,該計劃是第一個人類組織/器官的蛋白組計劃,我國科學家承擔了30%以上的研究任務。

*2006年,中科院數學與系統科學研究院吳文俊院士領導的課題組,經過幾十年的努力,創立和發展了幾何定理的機器證明方法和用機器求解方程的方法。

*2006年,南京大學閔乃本院士領導的課題組,經過近二十年的努力,建立了介電材料超晶格的理論體系,將半導體超晶格的概念擴展到介電體。

*2006,在北京正負電子對撞機上分析粲粒子J/ψ衰變到1個光子和3個介子的過程中,北京譜儀國際合作組觀測到一個新粒子。該新粒子質量約為1835兆電子伏特,壽命約為1023秒。

*2008年,我國3名航天員首次成功實施空間出艙活動和空間科學實驗。

 

【電大中國文化概觀形成性考核冊答案】相關的文章

網站使用說明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久久综合丝袜日本网| 婷婷久久综合| 日日狠狠久久偷偷色综合免费| 亚洲综合无码AV一区二区| 久久一本综合| 色综合天天综合狠狠| 亚洲国产综合精品中文第一| 久久综合久久自在自线精品自 | 亚洲欧洲国产成人综合在线观看| 欧美偷窥清纯综合图区| 国产亚洲综合成人91精品| 亚洲香蕉网久久综合影视| 国产精品综合久成人| 色婷婷综合久久久久中文一区二区| 亚洲AV人无码综合在线观看| 亚洲综合伊人久久大杳蕉| 五月综合激情婷婷六月色窝| 国产激情电影综合在线看 | 欧美综合视频在线| 国产欧美视频综合二区| 久久综合九色综合久99| 欧美日韩亚洲国内综合网 | 狠狠色噜噜狠狠狠狠狠色综合久久 | 国产激情综合在线观看| 欧美日韩在线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激情综合| 欧美亚洲综合激情在线| 久久婷婷激情综合色综合俺也去| 亚洲综合精品香蕉久久网| 久久综合久久综合久久| 欧美久久综合性欧美| 婷婷亚洲综合五月天小说| 久久九色综合九色99伊人| 欧美成人精品一区二区综合| 天天综合网天天综合色| 亚洲偷自拍拍综合网| 久久综合丝袜日本网| 色综合久久久久久久久五月| 久久久久久久综合日本| 日韩欧美亚洲综合久久影院d3| 91精品国产综合久久四虎久久无码一级| 一个色综合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