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填報志愿要注意的事項有哪些?如何正確填報志愿?
- 更新時間:2017-06-03
-
教學資料
以下是為您推薦的《填報志愿要注意的事項有哪些?如何正確填報志愿?》,希望能對您的工作、學習、生活有幫助,歡迎閱讀參考!
填報高考志愿對考生和考生家庭來說都是一件大事,確實非常復雜,常常難以取舍。很多考生和家長在填報志愿時往往存在以下誤區:
(一)重地域而不重學校。
考生和家長在高考志愿填報中選擇學校時往往只注重學校所在地域,而忽視了學校本身的內涵。導致北京、上海、天津、南京等大城市的高校錄取分數線持續走高,掀起了一股“天南海北”熱潮。一味追求大城市是不可取的,考生更應注重學校本身的內涵。實際上有不少“985”和“211”高校以及很多具有辦學特色和專業優勢的學校位于廣大的中西部地區。
(二)重學校而不重專業。
高考填報志愿,專業決定著考生未來的前途。如果一味注重選擇學校而忽略了專業,學生進入高校后,對自己的專業不滿意,卻又受到學校相關規定限制,無法調換專業,導致學生產生厭學情緒,成績不理想,浪費了大好的學習時光,還給將來的就業帶來不利影響。
(三)重專業名稱而不重專業志趣。
很多考生對于高校專業的認識僅限皮毛,但又不愿意多花點時間去了解,往往在填報志愿時就“望名生義”,僅僅從名稱上去認定專業的好壞,而忽視了自身的專業志向和興趣。其實專業無所謂好壞,只要考生對某專業感興趣,符合自己的個性特點,能夠發揮其所長,就是適合考生的好專業。
填報志愿時需要注意的幾個問題
(一)不要輕易放棄后續批次的志愿。
招生錄取是按照志愿進行的,不填報志愿就不能參與錄取,等于放棄了錄取機會。因此,考生不要只填報某一個批次的志愿,輕易放棄后續批次的志愿,而是要充分考慮落榜的可能,將志愿填報機會用足、用夠。
從近年錄取情況來看,有些高考成績達到了本科第一批錄取最低控制分數線的考生,只填報本科第一批志愿,不填報后續批次的志愿,因各種原因沒有被本科第一批院校錄取時,也就失去了參加下一批次院校錄取的機會。有的考生每一個批次只填一個院校志愿,不填報其他院校志愿,減少了參加投檔錄取的機會,一旦第一志愿落選,就失去了其他機會,落榜的可能性大大增加。
(二)不能盲目和隨意填報志愿。
既不能輕易放棄志愿,也不能盲目和隨意填報志愿。考生盲目和隨意填報志愿可能造成以下后果:
1.填報了不可能被錄取的院校,浪費了一次被其他院校錄取的機會。
2.填報了自己不想就讀的學校或專業,錄取后既不能退檔,又不能參加其他批次的錄取。如果錄取后又不到學校報到就讀,不僅浪費了學校的招生計劃,而且還影響了其他填報這所學校的考生的錄取,既不利于學校,也不利于自己和他人。
3.填報了高收費的學校或專業,如果家庭經濟條件不允許,難以承擔高昂的學費,將直接影響自己的學習和深造。
4.填報了自身條件不符合的學校或專業成為無效志愿。有些批次和學校對考生的條件有限制,考生不能盲目填報,如軍事院校、國防生、公安院校等對身體條件有要求;貧困專項、農村學生專項計劃都只招收通過資格審查符合條件的考生;有些民族院校對考生的民族身份有一定限制。如果填報了不符合相關條件的院校或專業,則不可能被錄取;如果弄虛作假,學校查出后也會按照有關管理規定進行退學等處理。因此,考生一定要清楚各院校或專業招生有無條件限制,再結合自身條件進行充分考慮,避免盲目填報,形成無效志愿。
5.填報了自己沒有進行全面了解的學校,入學后大失所望,無心學習,不僅浪費了時間、金錢和精力,還耽誤了自己的發展。
(三)用夠政策填報志愿。
對于考生們來說,除了在高考時盡量發揮出最佳水平外,研究好招生政策、用夠政策填報志愿尤顯重要。現將普通高校招生錄取流程中的加分及降分照顧政策介紹如下,提醒考生們可以用夠政策,為自己獲得更多的錄取機會。加降分照顧分為全國范圍內所有高校適用和重慶市屬高校適用,考生在填報志愿時一定要注意區分和掌握。
1.全國范圍所有高校有效的加分:
注:(1)—(6)項須為2015年1月1日前獲得相應證書或榮譽。
(1)應屆高中畢業考生按萬分之一比例評選,受重慶市教委表彰的市級優秀學生;
(2)應屆高中畢業考生在高級中等教育階段思想政治品德方面有突出事跡者(獲國家級、省(市)級表彰,經市教委認定);
(3)應屆高中畢業考生在高級中等教育階段參加國際科學與工程大獎賽或國際環境科研項目奧林匹克競賽并獲獎者;
(4)應屆高中畢業考生在高級中等教育階段獲得全國中學生學科奧林匹克競賽全國決賽一、二、三等獎者;
(5)應屆高中畢業考生在高級中等教育階段獲得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含全國青少年生物和環境科學實踐活動)或“明天小小科學家”獎勵活動或全國中小學電腦制作活動一、二等獎者;
(6)應屆高中畢業考生在高級中等教育階段參加重大國際體育比賽、全國運動會、全國城市運動會以及教育部、國家體育總局舉辦的全國中學生運動會(參加片區、單項邀請賽等除外)在田徑、游泳、籃球、排球、足球、乒乓球、武術、羽毛球、健美操9個項目獲集體、單項前六名(須出具參加比賽的原始成績)或參加以上比賽及項目中獲得國家二級運動員(含)以上稱號并經市教委統一組織測試合格者;
(7)少數民族聚居地(含自治縣、民族鄉)的少數民族考生;
(8)烈士子女;
(9)在服役期間榮立二等功(含)以上或大軍區以上單位授予榮譽稱號的退役軍人;
(10)自謀職業的退役士兵;
(11)歸僑、歸僑子女、華僑子女和臺灣省籍考生。
具備以上照顧類型特征信息的考生,無論填報市內、市外的院校志愿,都可以獲得加分。
2.填報重慶市屬高校才能享受的加分:
(1)報考市屬院校的因公犧牲軍人子女、因公犧牲人民警察子女及榮立二等功(含)以上榮譽稱號的人民警察子女;
(2)報考市屬院校的三峽庫區搬遷移民考生(2017年取消此項政策)。
3.加分達線:
加分達線是指報考市屬院校的重慶籍農村獨生女文化成績在各批次控制分數線下5分內視為達到最低錄取控制分數線(2017年取消此項政策)。具體來講,是指距相應批次控制分數線差5分內,差1分則加1分,差2分則加2分……以此類推,加分達到相應批次最低控制線后就不再加了,不能錯誤地理解為加5分,且僅適用于報考重慶市屬院校。
注意:所有的加分照顧均不能累加,如果同時符合多項加分照顧政策,投檔時只能取最高的一項分值作為附加分加入文化成績。加分后文化成績達到填報學校投檔線的考生可以投檔到學校,供學校審錄。
4.考慮降分因素:
提醒考生注意,《重慶市2015年普通高校招生實施辦法》中明確規定,對線上生源不足的個別高校,如在同批錄取控制分數線上經征集志愿后仍不能完成招生計劃,由學校申請,經重慶市錄取工作領導小組同意,可適當降分錄取有志愿的考生。因此,對于沒有達到相應批次控制線的考生不要輕易放棄該批次志愿填報,可以考慮填報一些往年因生源不足曾經降過分的院校,這樣可以增加被上一批次院校錄取的機會。
5.少數民族預科班、民族班優惠政策:
少數民族考生還應該注意,少數民族預科班、民族班均按實際考分投檔錄取。少數民族預科班招收少數民族聚居地的少數民族考生本科可在學校投檔分數線下降80分,專科可降60分。市屬院校招收散居在漢族地區的少數民族考生可在學校投檔分數線下降60分。民族班可在學校投檔分數線下降40分。
考生在了解了以上的加降分照顧政策規定后,就可以根據自己的條件,充分、合理地用好用夠各類加降分照顧,填好志愿。考生如果是符合加降分條件的要好好利用,符合填報市屬院校照顧政策的考生還可以選擇填報市屬院校志愿。總之,考生要根據自身的條件,充分地利用加降分政策,科學合理地填報志愿。
(四)認真填報專業志愿,明確表達是否“服從專業調配”。
在填報志愿時,少數考生只重視院校志愿而忽視專業志愿,往往會出現這樣的錯誤:比如考生本來對某所院校很有興趣,被錄取到該院校任何專業都十分樂意。然而填報專業志愿時卻只填報了這所院校的1個專業,其余5個專業志愿欄空白,表示愿意服從專業調配,任由學校調配。殊不知,在分專業錄取考生時,部分高校是在將填報有專業志愿的考生錄取完后,如果還有未滿額的專業計劃,才會錄取愿意調配的考生。如果填報的1個專業志愿不能錄取,就可能喪失錄取機會。因此,這樣填報專業志愿的方法不妥,應該盡量充分利用6個專業志愿,根據自己的意愿和錄取可能性大小順序依次填報。
在志愿表中,各院校6個專業志愿后,有一欄“愿否專業調配”,其意思是:在考生所填報學校的幾個專業都不能夠被錄取的情況下,是否愿意調配到此高校在重慶招生的其他專業學習。為增大錄取機會,考生如果能接受其他專業,都應該考慮服從專業調配。
特別提醒:為避免考生誤報一些有特殊要求的專業,我市原則上對同一所高校的定向專業計劃、高收費專業計劃,以及有其他特殊要求的專業計劃單獨編排院校和專業代碼,請考生認真考慮后再進行填報。